泉州南音网-研讨文章

张振涛论南音(摘录)



  以南音文化为代表的泉州,已经在文化人的心目中,成为这种矫枉世界快节奏的文化坐标。

  开元寺是泉州的象征之一。历史烟熏火燎,寺院的香火,却足足熄灭了小半个世纪。

  时逢十五,大殿中正做法事,僧人们的咏唱在寺院中回荡。

  大殿中吉祥鸟抱着的各种乐器,已经被音乐史家们反复引证。品着南音长大的建筑师们,没有因袭在墙壁上刻画飞天伎乐的老路,另辟蹊径,以带有独特地方色彩的方式,表现了同样的庄严主题。

  一直想来亲近南音,却苦于无法接近它,因为它有一套与日常熟语颇有距离的独立话语系统。南音中频显的词汇和语音,令人生出它属于一个遥远时代和遥远国度文化的感觉,但闽南人精心地维护着它,而且一点一点地让外乡人接受它。如同南音乐谱有一套独特的谱字系统一样,泉州人小心翼翼地盯视着它,并早早把它们印刷了出来。西安鼓乐有一大堆手抄的工尺谱本,山西五台地区有一大堆手抄的工尺谱本,冀中地区也有一大堆手抄的工尺谱本,但只有闽南人把乐谱印刷出来。这说明,南音文化不但具有一大堆历史上出现的手抄谱本,而且具有把它们用现代方式保护传播的经济实力,这是中国的其他地方乐种没有做到的,……。从这一仅见的现象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南音人的独领风骚。泉州市的文化主管部门把它们汇集成册,刊印面世,使人们意识到他们不遗余力保护地方文化的见识和工夫。谈及在学校中开设南音课,让南音子弟,量才操器,比肩进取的政策,更是让人欣悦的事。

  许多人预言着传统音乐文化的衰落,从先秦的礼崩乐坏到当代的郑声乱雅,从未间断,……走进闽南,从那倾城而出、行号巷沸的“踩街”仪式中,又分明感受着民间文化的活力。

  泉州人,千万别把你怀中横抱的南琶立起来!那是一块真正的碧玉!

(作者:张振涛,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文刊于《泉州弦管名曲选编》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出版)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