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泉州南音记录工程

泉州南音记录工程是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的公约,贯彻国家“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及时组织力量,分期分批采用现代音像技术,把视为南音“教科书”的“指”、“谱”全部65套和优秀的“曲”选择预计约1000首录制成DVD,其工乂谱作为DVD图像,既有利于永久保存,又便于爱好者听音读谱,从而防止变异,达到正宗传承的目的。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地址设在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福建 泉州市迎津街原粮油公司4楼,主要工作是搜集地方戏曲遗产并整理校勘出版。

在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的十六卷本《泉州传统戏曲丛书》(主编郑国权)荣获一等奖,《泉州戏曲弦管研究丛书》中的《明刊戏曲弦管选集》和《清刻本文焕堂指谱》两卷荣获三等奖。《泉州传统戏曲丛书》是惟一一部地市级获奖作品。

Android版南音智能曲谱封面

20170329

《韩熙载夜宴图》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采。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呈现出高雅、素馨的格调。
图中横抱琵琶奏乐、打板、吹洞箫,与南音如出一辙,故选作封面。

唐朝

南音起源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
(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乐器琵琶、洞箫的演奏姿势与形制均与唐旧制相符。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相同。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
(3)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南音乐队

上四管和下四管
(弦管界称“顶手傢俬”和“下手傢俬”)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
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品管——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②下四管乐器有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铜铃)、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上四管属丝竹乐队、下四管属吹打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