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网-研讨文章

周畅论南音(摘录)



  南音的历史,虽然还比不上古琴音乐那样的悠久,但涉及古代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问题,却比古琴音乐广泛,甚至于有些古代音乐文化的现象,今天只能在南音中找到活的例证,故南音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这就是南音的特殊意义。

  南音不但赢得国内人民和海外侨胞的喜爱,而且受到国际人士的赞赏。它的审美价值何在呢?它具有特色美、古朴美、雅致美和某些乐曲的精深美。

  特色美。有特色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东西一定有特色。南音的特色异常鲜明,它和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都不同。不但和外国音乐不同,和中国其他的音乐也不同。不但旋律不同、节奏不同,连演奏的形式也不同。它的演奏形式,可说是独一无二的。它的乐器组合,既不同于记载中的唐燕乐,也不同于记载中的宋“清乐”或“细乐”。尺八、二弦,乐音连贯,奏出优美的旋律线条,琵琶,三弦,乐音带颗粒性,点出鲜明的节奏。线条与颗粒,断连相济,音色协调而丰富。显然,南音“谱”是一种经过选择、通过长期的实践肯定下来的古代“弦管”小合奏,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古典室内乐形式。因而在音乐审美方面便具有特殊的价值。

  古朴美。艺术审美,古朴与新颖不可偏废。南音是一种用古老的形式演奏的古老的音乐。它的旋律,不乏生动的气韵和情趣,但今人听起来,感到它相当古朴。那慢悠悠的散板,久不久点一下的琵琶、三弦,那尺八、二弦演奏的幽雅旋律,都显出一种古典和质朴的风格。

  精深美。南音的“谱”,不但雅致,有一部分乐曲,在雅致美的基础上达于精深。……它的整个的乐旨,更可发人思考。听到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获得一种不可言喻的愉快和满足。这是一种高级的音乐,它给人高度的美的享受。

(作者:周畅,音乐理论家、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 厦门大学教授。全文刊于《两岸论弦管》,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出版)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