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网-研讨文章

王文章论南音(摘录)



  《明刊戏曲弦管选集》和《清刻本文焕堂指谱》,即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是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继编纂出版十五卷本《泉州传统戏曲丛书》之后,又一项挖掘、抢救中国传统艺术遗产的重要成果。

  泉州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积淀,同时又以南音、梨园戏、傀儡戏等在当今舞台以“活化石”形态的呈现而令人注目。去年底,经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泉州南音、梨园戏、傀儡戏同中国的昆曲、古琴、藏戏等共十个项目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这正是泉州优秀民间传统艺术独特价值的一个证明。泉州地区是蕴藏民族民间优秀艺术遗产的富矿区,正是因为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的专家、学者们意志坚韧,坚持孜孜不倦的搜求,才使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近于湮灭的传统艺术遗产重新显现;也使那里的南音、梨园戏、傀儡戏等艺术品种的舞台演出,有了不竭的资源;也才使今天的观众从舞台演出中,窥见到历史的艺术遗存形态,得到韵味醇厚的审美感受。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工作成果的意义,当然不局限于泉州,它对于全国优秀的传统艺术遗产在今天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一个贡献。

  《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清刻本文焕堂指谱》,作为“泉州戏曲弦管研究丛书”开头的第一、二卷,给人的第一个鲜明印象是史料珍贵。比如三种明刊戏曲、弦管中,竟然可以找出我们今天可知的三十多出戏的痕迹,其中还保留有晋唐以来的丰富的音乐历史信息。这两卷书,对于研究戏曲、音乐传承、衍续都有重要价值。……编纂者视野开阔,对有关“泉腔戏曲”和弦管的史料广收博取,整理汇编,献之社会,为人们的创作、研究借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可以借用郭汉城先生在《泉州传统戏曲丛书》序言中所写的一句话来概括:“千秋事业,功德无量”。

(作者:王文章,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全文刊于《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出版)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