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网-大事记

3

十二月

南音开始实施现代教育和进入中学课堂

泉州市文化和教育部门于1990年联合启动将南音全面推向中小学音乐课堂。

  南音(弦管)在长年的传承中,主要方法是靠人的“口传心授",由弦管先生“徛馆"教授学生。历史上还有多位名师应聘外出教学,足迹遍及海内外,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都传授了一批批出色的唱奏人才,其中许多人后来也成为先生,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更直接、更经常的传承,那就是弦管世家的一辈传授一辈。这种传承,真正是“从娃娃抓起",自小到大,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当今几位技艺水平较高而且被评选为南音传承人的人士,几乎都出身于弦管世家,他们自幼耳濡目染,随时随地都有父辈的调教,所以传统功底扎实,艺高一筹,往往成为弦管界的艺术骨干。

  这种传统的传承方法,无疑有它的优越性,应予保护与弘扬。但这种方法,受益面较小,又不太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于是便有了新的教育方法的提出与尝试。泉州六中音乐教师吴世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率先把南音引入中学音乐课堂,传授给他的学生。

  将南音全面推向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是泉州市文化和教育部门于1990年联合启动的。首先培训师资、编写教材,然后在几所学校推开。为检验成果,当年秋季举行了首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其后年年举办,比赛内容由单纯的声乐增添了器乐。至2015年。共举办了25届(其中一年因故未举行)。参赛总人数每届一般都在七八十人至近百人之间,分别评出小学组和中学组一、二、三等奖30至40名左右不等。

  泉州南音进入课堂并相应举行中小学生南音比赛的举措,是推动民族文化或乡土文化引入学校的首创,普遍受到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效果是培育了新秀,造就了人才。他们中,有许多学生从小学唱南音、学奏南音乐器,拥有专业优势而考上大学:有的技艺突出,被选拔参加出国献艺。有更多的学生则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文艺展演,崭露头角。晋江东石五位中学生,到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主办的一次比赛,以演奏一曲《走马》而荣获一等奖。

  泉州南音不但进入中小学的课堂,而且也进入中专和大学课堂。泉州师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南音本科生,其后建置泉州南音学院,又设南音硕士点。

  泉州中专的艺术学校于1984年开办了一班前所未有的南音班以后。又从1991年开始,年年招生,共培养了300多名南音中专毕业生。其中有将近20人毕业后考进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本科专业就读;有20多人先后为泉州南音乐团录取,又有40多人到各县(市、区)的文化团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还有几位受聘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的南音班社担任南音演奏员。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