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乐种,都是历史的产物。……
我们来讨论“弦管” (一般现称南音)这个古老乐种的时候,问题当然不 在这里;反而却在它已过于古老。因为没有一种分类法可以把它纳入按现有民 族音乐五大类来分界的“乐种”。
南音——谱、指、曲兼而有之。无法说它是一个器乐乐种、曲艺的曲种、 或与剧曲音乐有关的乐种。这种特点恐怕和唐五代以前歌舞音乐时代的历史源 流有关。汉以来的“相和歌”,魏晋以来的“清商乐",隋唐以来的俗乐(后称 “燕乐”)都是这样的——歌、舞、器无法分割的“历史乐种"。南音无舞; 相和歌、清商乐、古燕乐无剧曲之词。这是南音和这些历史乐种的显著区别。 作历史的考察,为南音溯源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这方面的探求。此外从 乐器史、乐律史、音韵史、音乐文学史诸方面来探寻南音与历史乐种的关系也 总还是有迹可循的。许多同志已经作了尝试,黄典诚教授的切韵研究对于我们 这些后学说来尤其是一新耳目,足以启发研究者从事多学科的协作攻关来解决 历史疑难问题。
“音乐是一条河流”,在历史的发展中必然有所舍弃、有所增益、有所保 留又有所发展。单纯是近现代乐种的音乐比较好办,作系统调查就是了。单纯 是历史乐种的,如相和歌音乐,难一些,根据史料说话,能弄清到什么程度就算 数是了。唯独在乐种性质问题上极为特殊的南音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它既与 历史乐种有着诸种联系,本身又是当代犹存的乐种。有的同志把它看作历史乐 种的一个“活化石",这话很有道理。
……
音乐史工作者和民族音乐研究者宁愿多有一些南音这样的古老乐种来给我 们出难题,难而有题就好。无非是:开拓眼界,协作攻关;精于实践,慎于结 论。总会弄个水落石出的。
(作者:黄翔鹏〔1927-1997〕,音乐史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本文摘自他1984年2月到泉州出席南音座谈会发言后整理的文章《“弦管”题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