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网-研讨文章

生动活泼的《客鸟叫》



  《明刊三种•满天春》中,有一首名为《客鸟叫》的古曲。客鸟,是泉州人对喜鹊的爱称,可见由来久远。这首无名氏的曲词,只用80多个汉字,描写了一个少妇在客鸟叫声中,终于盼来“官人”时喜从天降、欢欣雀跃的神态,活灵活现,如见其人。

  当年在编校曲谱时,编者曾想这首曲要是有人能唱出来,肯定是很生动感人的。可惜这部四百多年前的坊间刊本,只刻曲词,不附工㐅谱字、指法和撩拍符号。尽管有【宜春令】这个古老的曲牌,但要还原其旋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传唱更是不可能的。其后,编者在为《泉州弦管名曲续编》选择曲目时,却意外地在台湾张再兴先生编的《南管名曲选集》中发现了一首《薰风南来》的曲谱,一读下去竟然是“客鸟叫透入我深宅……”,曲牌也是【宜春令】,属二调,四空管,正是这首完整的曲谱。张再兴是泉州市区衮绣铺人,抗日胜利后才去台湾,这首曲很可能是他从老家带过去的。于是,我们随即将曲谱录入电脑编印出来,并请苏统谋先生校订。老苏在校订后,还将他的藏谱抄一份送给我们。

  在校订中,发现两份曲谱文词上有几处差异:

  一、张本开头多了“薰风南来”这一短句,苏谱没有这四个字,开头便是“客鸟叫”,与明刊的曲词一致。

  二、明刊本这首曲一句极其传神的曲文:“本当卜打你三千三百三十六下脥胶”,张谱与苏谱都只作“本当卜打你得三十六下脥腮”。一下子减去三千三百下。这两份谱的原抄者,也许认为打了三千多下未免太过分、很不近人情而加以宽大减免,殊不知这句极其夸张的“内心独白”,恰好更充分地表现这位少妇此时的惊喜、兴奋,以至近乎失态—“慌忙出去看”,一边把他的衣裳抽扯,一边急切地审问他在外面是否有“私情外意”?但归根到底是“今那见君面”,“一下指头”也舍不得去动他。

  三、张谱与苏谱都把“脥胶”作为“脥腮”,欠妥。《弦管指谱大全•对菱花》中有“觊頝高低”一词,音近“岂交”。它指“颧骨”或面颊,方言叫“嘴边”。看来应是“觊頝”才对。所以本曲以苏统谋的曲谱为基础,参照张再兴曲谱校以明刊曲词编成。

  为便于比较、欣赏或研究,特将明刊书影附下:


  前些年,本社有幸找到台湾朱永胜弦友唱此曲的音频,其所用曲谱可能是张再兴本,所以不是“三千三百三十六下脥胶”,而是“三十六下”,但也很难得,当即采用,制成智能曲谱保存下来。其后在实施“泉州南音记录工程”中,为完整再现明代曲目(补上三千三百),则由蔡东仰弦友唱录了此曲。2108年,又有丁玉经弦友唱此曲、风雅弦管乐社弦友伴奏,并制成智能曲谱编入《泉州明代百首有声弦管曲》一书中。有的弦友点听此曲,认为四百年前这首七撩(拍)慢曲,越听越好听、越有味。


    丁玉经唱《客鸟叫》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