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网-研讨文章

陈三住在“含晖轩”



  弦管界唱《陈三五娘》爱情故事的曲目很多,其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阿娘差遣》“长潮阳春 倍思管 三撩拍”,为多位名家所选唱。如杨翠娥、杨双英、苏统谋等。甚至丁世彬生前还在台湾也选用此曲传授学生。以上诸位所唱的音频及曲谱,全部在“泉州南音网”中的〔即点即唱〕专栏之中。对于此曲的来源,多数人可能会异口同声说是来自梨园戏的《陈三五娘》。

  但听了曲,再看看全首曲词文字,便会有所疑惑。首先是“三撩拍”(8/4),而不是戏剧舞台常见为4/4、2/4。再者,即使旧抄本或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版本的《陈三五娘》的演出本,都未见有此曲。那么,原因何在,且看该曲曲词:

  阿娘差遣,囝都不敢迟延。踗步行入含晖轩,见许三哥伊人病症,真个非浅,昏迷沉睡如倒似颠。人事不省,默默不言。再三问伊方开口,阿娘铁石心田。引伊落井,不肯救起,反来投石如箭。若还无意,何卜(“卜”字于此作“必”义)白日青天,手帕亲投落,绣出夙世前缘。伊即有只痴心一片,着恁意惹情牵,相思病缠。……恐害许三哥不浅。

  请看曲词中的“踗步行入含晖轩”。这个“含晖轩”在戏中的唱词或话白都闻所未闻。但在弦管曲中,却是陈三在黄家为奴的居住所在。这个名称很雅致的“轩”,反而成为陈三为奴的宿舍,更鲜为人知。从明清的《荔镜记》《荔枝记》至1952年以来的《陈三五娘》戏文,都没有这个“含晖轩”。东找西找,原来出在明代文言小说的《荔镜传》中(详见本社出版的《荔镜奇缘古今谈•荔镜传》p243。传中晖作辉,义同)。而这本明代的文言小说《荔镜传》的作者是谁?是刊行在《荔镜记》之前还是其后,至今还找不到可信的答案。

  但这个陌生的“含晖轩”,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荔镜记》不同于《荔镜传》,前者是白话戏文,后者是文言小说。二是《阿娘差遣》一曲,不是源自戏文《荔镜记》或《陈三五娘》,而是弦管人取材小说《荔镜传》的情节自编的曲词。即古人说的“非戏中曲也”。三,由此可知,不要以为凡是唱《陈三五娘》故事的曲目,都是出自梨园戏《荔镜记》《荔枝记》和《陈三五娘》。比如最流行的名曲《元宵十五》,与《阿娘差遣》一样都是在戏文中找不到的。《元宵十五》与《阿娘差遣》只都是刊载在弦管名曲选集中的。因此,回归史实,各有来由,都无损于弦管古乐与梨园戏都是优秀而且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结伴同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