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网-研讨文章

为全面认识和研究弦管文化又一力作——陈燕婷著《古乐南音》出版



    编者按:陈燕婷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博士,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她来自泉州,在出生地晋江市安海镇开始读书,再经福师大而后进京在中央音乐学攻读,最终取得最高学位。她应该记得唐人王维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所以她的第一部书,便是以《南音北祭---泉州弦管郎君祭的调查与研究》为名,于2008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并荣获2014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优秀奖。接着直接写老家《安海嗦啰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丛书,由浙江省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而她的博士《南音乐感研究》,已评为优秀博士论文,也即将出版。而她这部新作,已不只是写乐感,而是分五章二十节全面介绍南音,从弦管音乐的历史渊源到当今的人与事,都有精到的记述,很值得一读。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这部力作的内容,请看著者提供的“开篇语”、“后记”和目录。

开篇语

  南音是一个有个性的乐种。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听听南音。南音是如此不同,如此有个性,以致所有人都对它印象深刻。

  赵朴初先生听了南音后赋诗一首:“管弦和雅听南音,唐宋渊源大可寻。不意友声来海外,喜逢佳节又逢亲。”

  田青先生曾经慨叹:“我们经常听到的所谓‘民族音乐’中的绝大部分,为什么和我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其他古典艺术中所感受到的意境那么格格不入?……直到听到泉州南音,我才听到与我血液中的音乐基因相互唱和的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南音。南音过于坚持自己的个性,过于坚持传统,而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许多听惯了快节奏音乐的人难以忍受南音的慢与从容,一曲没听完就匆匆离去的大有人在。

  南音是一个有故事的乐种。如果你曾听过南音,不管是否喜欢,都请再细细品尝。南音有着深厚的历史蕴含,庞大复杂的音乐体系,就如同陈年老酒一般,不懂酒的人,欣赏不了它的美。但只要你耐心倾听,其中滋味将慢慢渗入味蕾,千年画卷也将随之展开。

  南音虽属于地方音乐,但是却从中原走来,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与唐宋音乐、戏曲音乐、佛道音乐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被喻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了解南音,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

  笔者生长在南音的故乡——泉州,通过十几年的南音研究,积累了许多心得和感悟,将在本栏目中,结合当前数量众多的南音研究成果,探讨南音的历史,讲述南音的故事,分析南音的特点,展望南音的未来,为人们了解南音尽一份绵薄之力。

后记

  与古琴同样被收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南音,虽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对它的了解和研究远不及古琴音乐。鉴于此,笔者撰写了这部图文并茂的《古乐南音》,分“南音历史渊源”、“南音特点”、“符号、象征及行为规范”、“当代南音传承”四大部分,共20个专题,试图相对全面地研究、介绍南音。

  自2003年发表第一篇南音论文起至今,笔者已陆续撰写了两部南音专著,其一为《南音北祭——泉州弦管郎君祭的调查与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获2014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优秀奖),其二为博士论文《南音乐感研究》(2016,获评“中央音乐学院2016、2017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外还有多篇南音论文,如《南音与南曲关系考析——以【大迓鼓】为例》(获2015年第九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王森国际交流基金”研究生组论文评奖一等奖,获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奖学助学基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奖)、《传统音乐乐感研究刍议——以南音为例》等。这些研究成为了《古乐南音》的撰写基础。

  此部专著从开始构思到最终成文,最需要感谢的是笔者的同学,中央音乐学院和声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理论博士后张宝华,他向笔者约稿,以“先刊后书”的方式,为《音乐生活》杂志写“古乐南音”专栏,每月一篇。就这样,从2016年11月开始,到2018年6月结束,笔者为该杂志总共撰写并发表了20篇图文并茂的文章。

  正应了那句话,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年底,撰写完《古乐南音》的前16篇之时,笔者所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了“2018年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的“后期出版资助”项目要求申报者必须已完成80%的内容撰写工作。笔者成功申报,获得出版资助,并于2018年4月与文化艺术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

  本专著的责任编辑王红是笔者的老搭档了。笔者的第一本专著《南音北祭——泉州弦管郎君祭的调查与研究》正是在王红的细心校对下出版。王红也是专业出身,多年认真负责地从事学术专著的出版工作,经验丰富,除认真编校外,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增加曲目二维码,使本书文、图、声并茂,等等,令笔者受益匪浅。

  说到曲目二维码,还需要感谢87岁高龄的“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社长郑国权先生。泉州市文广新局实施了“泉州南音记录工程”,并创办“泉州南音网”网站,旨在建立南音资源数据库,兼为海内外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免费共享平台。“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为网站的承办单位、法人代表,由郑国权负责具体事宜。引用该网站的南音曲目,制成二维码印制在本书中的想法,得到了郑先生的大力支持。

  笔者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人的热心帮助、无私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陈燕婷

                    2018年5月20日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