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网——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活动

2018年6月29日上午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泉州市区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谢万智为主席,庄小波、陈连法、陈建新、陈恩慧、蔡家乐为副主席


  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于6月29日上午在泉州市区召开。肩负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158个团体会员、1434人个人会员重托的320名代表从泉州各地欢聚一堂,共赴盛会。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泉州市文联主席许旭明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即将产生的新一届协会工作班子寄予厚望。第三届理事会主席陈日升作了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320人为理事、85人为常务理事的第四届理事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主席团,谢万智为主席,庄小波、陈连法、陈建新、陈恩慧、蔡家乐为副主席。陈建新兼任秘书长。大会还选举产生监事会,并决定执行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名单。同时宣布建立行风建设委员会、艺术委员会、联谊联络委员会、教育与学术委员会、中小学薪传委员会、数据传播委员会、器物研制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名单。

  大会还宣布成立协会顾问团,聘请北京、福州、泉州资深音乐学者和专家担任学术顾问、艺术顾问,大会还聘任了永远荣誉主席、荣誉主席、名誉主席。

  大会前夕,北京等地的多位音乐学者热情洋溢地发来题词,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香港、澳门、台湾、深圳等国家和地区的弦管团体发来贺信、贺电和贺词。

  当天下午,一场主题为“千年弦管奏新声”的音乐会举行,各代表队先后演唱演奏十九个精彩的曲目。

  (以上详细材料请浏览本网站“南音(弦管)书库”中的《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会刊》,点击下载PDF文件。)




〔附录〕

三十而立、继往开来


  泉州南音艺术家协会第四代表大会,本着“三十而立、继往开来”精神谋划今后五年的工作。既是继往,就必须简略地回顾一下协会三十年的历史。

  三十年前,泉州市区的弦管乐人尚无自家的协会,只有1952年由泉州市(今鲤城区)文化馆主持把三个老弦管馆阁成员联合起来,组成泉州南音研究社, 其后在这基础上,于1960年建立集体所有制的泉州民间乐团(即今泉州南音乐团前身)。在这前后,时称晋江专区所辖的各市区,也只有一个晋江专区戏剧工作者协会,协助专署文化局安排各专业剧团的巡迴演出业务及整理相关的资料。当年,省文联有文学、戏剧、音乐、曲艺等十个协会。泉州戏曲界一大批名家,先后为省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至于弦管音乐界的多位名家,由于在归属尚不太明确的背景下,暂由省曲艺家协会所吸收。1985年,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市一级的相应机构先后建立,泉州市文联也于1987年恢复成立,随后着手组建文学、民间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等工作者协会。对于历史悠久、队伍厐大的弦管音乐界成员,要组建何种名副其实的协会,颇费周章。毫无疑问,弦管的属性当然是音乐,是优秀的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只是有別于新音乐,而且还受到某些新音乐工作者的歧视和排斥,加以斯时文艺各门类的界限尚不很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省音协没能吸收弦管音乐界人士为会员,以致泉州有几位弦管名家反而为省曲协所吸收。但曲艺的特征是“说唱艺术”,以相声、讲古等为主。解放前,泉州人不知相声为何物,至于几个以讲古求糊口的无业者,公众并不认为他们是文艺界人士,更不可能与弦管先生同列,所以市文联于1988年2月决定,从实际出发组建泉州市南音工作者协会,而不考虑组建尚无曲艺工作者的曲协。而原已参加省曲协的林文淑等弦友,非常热心地归队组建泉州市南音工作者协会,林文淑并被选为主席。

  其时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即缘于中国南音学会于1985年6月在泉州成立,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被推选为会长,多位全国音乐史家和泉州市从事文化工作的领导干部王今生、朱展华及音乐界人士为副会长。中国南音学会成立后,正式归属于中国音乐家协会为其二级学会,于今仍记录在案。学会成立前后,在泉州先后举行三次全国性南音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数十篇。赵沨提出的南音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的论点,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他们经过实地观摩和研讨后,都认为古老的弦管属性是音乐,而且是音乐历史的深厚积淀,并活在当下,具有活化石的重大意义。

  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黄翔鹏先生,会后把他在会上赞同赵沨观点的发言等,整理为《“弦管”题外谈》一文发表于《中国音乐》上。首次在全国音乐界为幸存于泉州的古乐正名为“弦管”。

  这是全国高层次音乐史家对泉州弦管属性的认定,实事求是,令人信服。所以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于是,市文联1988年在依照省文联十大协会对口组建工作者协会之际,就不考虑组建曲艺工作者协会,因为客观现实是,泉州及各县,都找不到几个称得上是从事“说唱艺术”的人,可以进入文艺家行列。而弦管界,不论城市、乡村、山区、沿海,也不论是工、农、士、商,都有弦管先生及广大爱好者。基于此,组建泉州南音艺术家协会,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从此,这个首次在泉州诞生的协会,至今已三十而立,弦管队伍从原先不完全统计的数百人,发展至本次大会前统计,已有团体会员为158个,个人会员为1434人,为市属各协会之最,可见本乐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人气兴旺,前途无量。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生态环境中,曲艺类说唱艺术,既缺乏生存的土壤,也少有发展的空间,丛业者少、爱好者亦不多,形成不了队伍,以致二十多年间没人要求也没必要成立名副其实的相应协会。至于泉州南音(弦管),既是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传统音乐”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获得成功,自然是“中国音乐”,而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传统音乐之一,当倍加爱护与珍惜。深信总有一天,会名正言顺地成为省级乃至全国性相应协会的成员。

  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国务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即(一)民间文学;(二)传统音乐;(三)传统舞蹈;(四)传统戏剧;(五)曲艺;(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七)传统美术;(八)传统技艺;(九)传统医药;(十)民俗。

  南音(泉州弦管)属于传统音乐,列为上列十大类中的第二位。愿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的会员,都认准自己的位置,引以为荣,并自觉地为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全文3页,点击下载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