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走唱念人生


    编者按:马来西亚陈秀珍弦友传来一份2010年3月7日当地《中国报.乡音》的剪报复印件。该报用整个版面的图、文描述她从小喜爱祖国原乡的传统戏曲和南音,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她乐意将这份剪报编在本网〔南音在海外〕,既是留住记忆,又可与海内外弦友交流。

  眼前的陈秀珍已是年届59岁的家庭主妇,身边没有多少人知道,她就是当年在马六甲古城颇有名气的歌旦。祖籍福建厦门的陈秀珍,从小迷上歌子戏,偷偷在外头打听哪里有戏班可以学,可是,当她找上偶有歌仔戏演出的同安金厦会馆时,南音班的老师却因为她天生一把好嗓音,招榄她成为南音班一分子。

  “当年是1964年,我只是个13岁的小妮子,南音虽是我入门所学,可是,我还是有满多机会接触了戏曲,因为当时在马六甲,只要你有心学习歌仔戏、北管戏,到处都有机会,看看这些老照片,你就知道当年在马六甲,传统戏曲是多么流行受宠啊!”看着她搬出将近二百张的演出演出照片,在喜悦中,却流露出丝丝的落寞。


曾是南音外交官

  回溯当年的风光,无论是喜事、丧事、迎神、庙会,陈秀珍不曾放弃每一个演出机会!由于当年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由拿督杨朝长担任会长,恰好本身又是南音发烧友,南音文化在他极力推波助澜下,风气一时无两,许多名徒也在1960年代一一诞生,这些名字如林秀英、何水娘、杨清模等女中清音,是马六甲闻名的南音歌旦。至于陈秀珍,除了有名气外,还自称自己为南音“外交官”!

  “我们参加无数的南音大会,1977年在新加坡、1979年去菲律宾、1981年在吉隆坡、还有接下来的台湾和香港,我们没有停止过。平时,杨朝长还叫我充当外交官,每星期联系吉丹、太平、关丹、巴生等地方的南音团,只要对方有时间,不管路途多远,我们都会坐车到当地去拜馆切磋南音,好怀念那段岁月啊!

  另一个让她津津乐道的,就是每个月都会受邀到马六甲广播电台(RTM) 马六甲分台录制南音。据陈秀珍追溯,除了在马六甲可以通过收音机听到,就连远在吉隆坡总台也可以听到,当时有许多吉隆坡听众还慕名来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听“现场"南音演唱。

  “那时候,广播电台的一名前辈叫沈先生,他会定期叫我们去录音。我第一次到那边录音是1964年,真的很兴奋咧!我们都是躲在小小又暗暗的录音室,静静地看著我们的声音录进黑色带子,我们还把那个带子叫黑色薄饼!只可惜,1981年沈先生离开后,南音节目也从此画上句点。


不唱小曲只唱大曲

  古城南音名家陈恩木是陈秀珍的启蒙老师,在十六七岁时,还一度到新加坡向名师丁马成学艺。由于小妮子的嗓音特响亮,所以老师特别钦点她,还叫她别唱小曲,要唱就唱大曲,比较有高难度!

  “当年我最拿手的北管戏是《八叉庙》、南管戏《貂蝉吕布》,还有歌仔戏《金珠塔》……老师认为我唱得最好的南音曲目是长达13分钟的《满空飞》和对唱曲《告大人》!”

  从1963年开始名气远播,到了1983年,因为婚姻,再加上杨朝长离开,马六甲的南音脉搏从此停止跳动,她也放下这辈子最依恋的南音和戏曲,决心当个全职家庭主妇。就这样,那段乡音戏曲风华,封禁在一张张老照片里,听著陈秀珍重塑那段记忆时,仿佛听到渐行渐远的御前清音……

  她在藏满记忆的抽屉里,取出了一张70年代在杨朝长家中的《满空飞》录音,睁大眼睛说:“吉安,可以在《乡音考古•思想起》播给那些爱听南音的老前辈听吗?他们一定很怀念……”


最拿手南音满空飞

  《满空飞》是戏曲《李亚仙》的其中一折,述说富家子弟郑元和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途中遇到青楼名妓李亚仙而着迷,妓院老鸨看中郑元和的家财,设计骗取之后,将他赶出妓院,使他沦落街头。

    鹅毛雪,满空飞,破草荐,当作羊皮,残羹剩饭口于中食

    李亚仙,你于怎知?

    破帽子在头上戴,破布衫露出肩胛

    腰间系着一条乱丝麻,足下穿这个破布鞋

    走上街,逢咒骂,我便是:郑(于)元和黄金嫖尽怎(于)奈何

    劝少年(于),你们休似我,我终日,不曾有暖饱,肚皮中忍饥饿

    我们头上带雪飘,谁可怜,严冬难挨天冻

    想当年,我亦曾唱板和箫,鸾友风交

    结棕帽子戴着,白玉钩锁着,五花马骑着,来兴儿(于)跟着

    身中带有宝钞,我身中带有宝钞

    逢着一个妖娇,把我来相邀

    日日欢笑,夜夜元宵,快乐(于)逍遥

    今日里,金子嫖得倾空,我银子嫖得罄空

    结棕帽子坏了,白玉钩断了,五花马宰了

    来兴儿都卖了,单身亦作苦恼

    我身边没有宝钞,老鸨你来朝我絮絮叨叨

    把我赶出(于)门来

    李亚仙!李亚仙不知在何处?

    郑元和,不得已,因此来打唱风花(于)雪月

    一套风花,风花雪月(不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