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娘子


演唱:郑芳卉   智能曲谱:李文胜


“投荔枝”与“投青梅”


  四百五十多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间(1566),闽北建阳刻书商新安堂,把泉潮两本手抄的剧本《荔枝记》合编为一部《荔镜记》出版,以“供骚人墨客闲中一览”。刊本中的陈三在元宵灯下见到黄五娘貌如天仙,又在黄家楼前拣到五娘投给的荔枝,正在苦于无缘再见她一面时,忽然想到“记得少春难得锦桃娘子着,假意卖果子入头,把玉盏打破卖身,若要学只人,无么下贱”。随后他找到在潮州磨镜的老乡李公,得到李公的授计,便依计而行,结果就是陈三假装磨镜、故意破镜、卖身赔镜,私奔被抓、发配充军,幸而获救,最终归家团圆。

  据此推想,《荔镜记》的创作问世,是先有蓝本,而非是真有其事。其蓝本即是已佚的宋元南戏《青梅记》。剧本早已不存,但其故事却仍在民间流传,以致有人仿效。所不同的,只是投“青梅”,改为投“荔枝”。至于剧中人物设置,则有如《西厢记》的三人结构,〔生〕张君瑞、〔旦〕崔莺莺、〔小旦〕红娘。《青梅记》的三个人物,在《荔镜记》中则为陈三与李公所提及的〔生〕为卢少春,〔旦〕为锦桃娘子。只差红娘式的〔小旦〕,不知其名。

  意外的是,笔者前几年在协助苏统谋先生编排《弦管古曲选集》时,发现一首牌名标双闺的《劝娘子》的曲目,其内容乃为《青梅记》中自称为囝婢翠云的唱段。此翠云无疑前为红娘、后是益春的同类角色,是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可爱小人物。这不由让人想到宋元时代,男女受授不亲,各自设防,又热切盼望有人从中介牵针引线,于是不论是民间故事还是戏文杂剧,都先后出现不少红娘式的既热心又灵巧的中介人物。而翠云的口中的“受棰”、“鞭蓉见日” 、“嘴唇皮”等等,无不使人想这就是泉州人的口吻,显得很亲切但又是很陌生的古老方言。

  此外,《荔镜记》刊本上栏,还有一出《彦臣全部》,又有个红娘式的人物秋兰唱的曲《暗想伊》,还提到“青梅共荔枝”。

  由此可见,弦管音乐的“词山曲海”,不知还沉淀多少美妙故事和历史信息,真的是有待去挖掘与抢救。

  《劝娘子》一曲,过去未见有人唱过,今特请郑芳卉弦友唱曲、家人伴奏,经录音制作刊于此,敬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