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网——留住记忆

我的南音情缘


中共南安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民宗局原局长 贾琼娜


2023年4月15日下午,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在庆祝南安市南音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由泉州市文联、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办,南安市文联、南安市南音研究会承办的“名家进泉州公益讲座(南音艺术类)——《弦管的价值与弦友的使命》”专场讲座在南安大酒店四楼多功能厅举行。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泉州各县市区南音组织会长和秘书长、南安各乡镇南音社团负责人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南音弦友代表,福建南音网、华夏文化网媒体负责人等120多人参加。


此次活动包括两个议程,一是南安市南音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会长戴文成回顾了南安市南音研究会成立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洪本地、南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文进、南安市文联主席黄婉华、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谢万智、福建师大音乐学院教授陈俊玲、泉州南乐团副团长曾家阳等进行了发言,畅谈对南音艺术传承现状的思考,对南安市南音研究会四十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二是泉州南音专家郑国权先生主讲公益讲座。本人有幸应邀参加此次活动,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一、初识南音


泉州南音又称“泉州弦管”,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话演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最早追溯到汉代,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


我与南音缘分由来已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工作上的关系,我时常协助单位领导统战部长潘用庭(兼任南安县南音研究会首任会长),接待回乡探亲的侨亲,如林永福、张水荃、陈国雄、谢瑞成、戴新民等侨领,常陪同他们一起品赏南曲,叙说南音故事,工作之余就与南音时有邂逅。一开始只是感觉到这些爱国华侨都是怀着一颗爱国爱乡之情回乡探亲,捐资捐物支持公益事业,值得敬重,应该把接待工作做好。可是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娱乐条件有限,也巧,他们没有特别要求,无一例外,都只有邀请南音弦友一起弹弹唱唱的想法,因此初识南音。我清楚地记得,他们欣赏南音是入骨入心的,闭上双眼,身体随着节奏晃动。那种无比陶醉、深深沉浸于乐曲之中的神情,深深感染了我。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乡音,是海外赤子魂牵梦绕的乡音。



二、了解南音


(一)南音的特点。南音历经千年传播,虽也曾遭天灾人祸摧残,却能较为完整传承至今,主要原因是具有古、多、广、强、美的特点。千年的乐种,据传有着五六千首曲谱,经一辈又一辈的爱好者不懈努力,现已整理两千多首,广泛流传于海内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古朴、雅致、精深。我特别对“广”和“美”有较深的体会。


据专家介绍,南音经过千年的传播发展已传到海外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凡有闽南人说闽语的地方就有南音,这也是音乐的特点。人走到哪里,音乐就带到哪里。早期移居海外的闽南人,他们到异国他乡时,把泉州弦管也随之带去,工作生活之余自娱自乐。再后来,在旅居地经过努力拼搏,取得一定的发展,逐步站稳了脚跟,就组织成立了社团,如同乡会、宗亲会、校友会,并建起了会址会所,不约而同地都设立了南音室开展活动,并邀请国内老师出国授课,培养传承南音,把南音社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我曾经因从事海外联谊工作,到过东南亚、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赞叹南音在海外社团的传播和魅力。


(二)南音的传承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泉州市各级政府加大对南音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各级宣传部、文体局、文联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支持南音事业,更让人敬重的是,得益于老一辈南音专家和老师呕心沥血挖掘历史资料、整理书籍、影像、开发软件、把工尺谱译为五线谱和简谱。终于,泉州南音于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荣誉是对南音保护传承的肯定,也大大促进了泉州地区南音传承事业的发展。就我们南安来说,目前有南安市南音研究会、南安市南音协会两个市级南音组织,还有24个乡镇南音会、316个村级有南音社(馆)。诗山镇和官桥镇更是村村有社团,年年有会唱,非常难得。溪美街道镇山村,集资200多万元新建一座两层楼南音传承会馆正兴馆,实属少有。南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众多的社团和馆所,为非遗文化地传承创造了良好地载体,既培养了大批年轻优秀专业人才,又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是“中国曲艺之乡”浓墨重彩的一笔。2023年“新时代五少芳贤”国际南音男声唱腔比赛进入决赛20人,南安有6人,并以中老年组第一、青少年组第二的成绩获得最高奖“新时代五少芳贤”称号。


几十年来,南安市南音研究会、南音协会在历任会长和弦友的努力下,积极发挥“以音传情,以音交友”的作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加强以海内外弦友的交往。1997年9月,南安市南音协会与菲律宾长和郎君总社、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结盟为“三姐妹社团”,并经常开展互访交流活动。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南安市文联关心指导下,两个市级南音社团分工合作,共同协调组织各乡镇南音会唱和比赛,组织参加省曲艺大赛和泉州国际南音大赛,以南音为桥梁和纽带,增进海外侨亲对祖籍地的向往,以竹丝连乡情,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吸引他们回乡参加家乡的文化建设,提升我市文体旅品牌文化效应。



三、学习南音


我一生比较喜欢音乐,心里总有个愿望,学会一种乐器。退休后听说南安市南音协会传习所举办培训班(已经办了很多期),有教南音琵琶乐器,就去旁听。开始拿到工尺谱,如见天书一般,一头雾水看不懂。后来在黄春妮老师耐心指导下,慢慢地学到一点简单的弹唱。初学时,兴趣很高,曾经到老年大学南音班上课,还经常与学友结伴到泉州市艺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听苏诗咏老师、丁信昆老师授课。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南安市南音研究会戴会长的重视下,先后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初级班、提高班),邀请泉州南乐团的曾家阳、庄丽芬、萧培玲、陈祝平、王良辰等专家授课。我也因此有机会得到名师指点,较为系统的学习南音,颇有收获,成为一名南音弦友,与南音结下不解之缘。


我庆幸自己能遇上学南音的好时机,感谢南音研究会、南音协会给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平台,更感恩所有遇见的老师和热心弦友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一名初入门的南音弦友,我将会记住郑国权老师在讲座中提出的南音弦友的使命,即按照国务院对非遗保护提出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使用、传承发展”,加倍珍惜今天南音事业取得的成果,继续努力学习南音艺术,丰富自己退休生活。发挥余热,为南安南音的传承发展尽绵薄之力。